尼欧怀兹彗星(comet neowise)被喻为“北半球 21 世纪最亮的彗星”,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逆行长周期彗星,每隔4,500 年至 6,800 年方会“路经”地球一次。近日,尼欧怀兹彗星划过北半球夜空,陆续有各地民众目击到该彗星和它的“尾巴”。
什么是彗星
彗星是星际间物质,俗称“扫把星”。
彗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。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,俗称脏雪球。彗星一般由彗头和彗尾两部分组成,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,各部分的化学组成也不尽相同。
彗头的直径一般在5万~25万千米,据记载,彗头“冠军”可能要算是1811年出现的一颗大彗星,其彗头直径超过180万千米,比太阳直径140万千米还要大。
彗核是彗星的核心部分,一般直径为1~10公里,由冰和尘埃粒子组成。冰的主要成分是h2o,含有co2、co和少量的nh3、ch4、hcn、ch3cn、cs等。
彗发是彗核周围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球状的雾状物,半径可达几十万公里。其中气体主要成分是中性分子和原子,有氢、羟基、氧、硫、碳、一氧化碳、氨基、氰和钠等,这些气体以平均1-3km/s的速度从中心向外流出。
彗尾是彗星靠近太阳才开始出现,逐渐由小变长变大。当彗星走过近日点远离太阳时,彗尾又逐渐变小,直至没有。彗尾方向一般是背着太阳延伸的,当彗星接近太阳时,彗尾是拖在后面的,当彗星离开太阳时,彗尾又成为前导。
彗尾体积很大,彗尾的长度和宽度差别很大,一般彗尾长在1000万-1.5亿千米之间,有的长的惊人,可以横跨半个天空。一般彗尾宽度在6000-8000千米之间,最宽可达2400万千米,最窄只有2000千米。
彗星的分类
彗星运行轨道有椭圆、抛物线和双曲线三种,轨道为抛物线和双曲线的彗星,终生只能接近太阳一次,而一旦离去,就将永不复返,成为非周期彗星;轨道为椭圆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阳身边,成为周期彗星。
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(绕太阳公转周期短于200年)和长周期彗星(绕太阳公转周期超过200年)。比众所周知的哈雷彗星,它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,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颗短周期彗星。
彗星和流星的区别
流星雨又叫周期流星,是每年同一时间都会发生的流星现象。
流星一般都是彗星掉的渣,彗星的轨道相对比较稳定,每年地球都穿过这个渣渣带。
这时候,渣渣进入大气层燃烧起来,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雨。
还有没烧干净的,砸到地球表面,就是陨石。
"));